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03-26 10:12:4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以往关于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研究体现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割裂,或关注个体行动者的个人资源、理性选择和积极行动,或强调制度安排等宏观因素的结构性制约,导致割裂的根源在于这些研究在基本的理论层面上没有搞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大连市为例,从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一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进行研究,既分析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的制度因素,也研究制度制约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行为选择。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社会结构性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城市融入状况,同样社会结构也随其城市融入行为的发展而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行为是能动的主体和社会制度;者互构的结果。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困境;对策;大连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1)04-0001-10

一、引言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作为现代化历史上的一个新概念,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内部也出现了代际交替,新生代农民工已然产生并颇具规模,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学术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并不统一,主要分歧在于群体范围的界定上,一种观点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从小在农村长大,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长大成人后才进入城市的劳动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随第一代进城打工的父母从小来到城市或在城市出生(此种观点也有人将其界定为第二代农民工)的劳动者;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以上两种群体类型都属于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给予界定: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20世纪80后、90后的农民工,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里占到60%,大约1个亿。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采用社会学家王春光的观点,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小在农村长大,到90年代后期到达劳动年龄后进入城市的具有农村户口而在城市务工的劳动者。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农民工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情节弱化,城市向心力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对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界定为在城市中务工经商的新生代农民工,承担城市社会角色,自身在经济交往、社会交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整,形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并建立起对自己城市居民身份和融入城市的认同,实现经济、文化与社会结构再社会化的过程。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考虑到研究经费有限和资料收集的实际困难,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主要在辽宁省大连市进行。笔者分别走访了佳合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础明集团有限公司、亿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华实业总公司等单位,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17份,有效问卷214份。考虑到问卷调查的样本较小,笔者还对一些农民工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既包括新生代农民工也包括第一代农民工,从而使笔者对两代农民工的特征又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同时也获得了第一代农民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看法。

二、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214名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108人,占50.5%,女性106人,占49.5%,两者所占比例大致相同。这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的情况,一方面反映出城市中职业结构的变化,适合女性的职业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村中男女地位趋于平等,男性外出赚钱、女性留守持家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样本中,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来自多子女家庭,其中有两个兄弟姐妹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据主体部分,但也有15.9%的新生代农民工为独生子女。总体来讲,新生代农民工的兄弟姐妹数比第一代农民工有所减少,这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幼年时期得到了来自于长辈更多的关爱,但也造成了他们在吃苦耐劳、忍耐力方面要比第一代农民工差。样本数据显示,62.6%的新生代农民工未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大多是与同性别的群体在一起工作,缺乏与异性接触的机会。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普遍有所提高,这在本次调查中也得到了反映,在调查样本中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高中文化水平,甚至还有5.6%的新生代农民工达到了大专及以上学历。在来源地方面,样本中44人来自大连市下辖村,占20.6%,60人来自辽宁省其他县市农村,占28.0%,110人来自外省农村,占51.4%。

(二)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在城市中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二是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及社会地位能够使其培养起与当地人接近的生活方式,能够实现同城市居民社会交往并参与城市社会生活;三是在城市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新的与当地人相同的价值观念。三个条件相互联系,依次递进,经济生活是基础,社会生活处于中间层面,观念改变、文化认同和城市归属感的形成是最高层次的融入。”本文即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心理认同三个方面来考察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

1.经济生活融入状况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经济生活融入现状的研究选取劳动就业、收入与支出、住房这三个指标进行考察。

(1)劳动就业

在劳动就业方面,仅有2.8%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在城市中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容易,另有23.4%的人觉得比较容易。这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由于受到多方面限制,就业状况并不乐观。职业种类方面,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还有一部分农民工虽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但从事的也只是保安、清洁员、食堂员工等附属职业。在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中,样本的众值出现在企业员工这一类别上,职业频次居第二位的是商业服务人员,如超市收银员、饭店服务员等。深入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深受城市各种排斥因素的影响,所从事的大都是次级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职业,这些职业虽然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同第一代农民工一样仍属于简单体力劳动者,缺乏向上流动的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无法获得较高层次的工作机会,一方面和他们的文化程度直接相关,虽然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

推荐访问:新生代 农民工 困境 对策 融入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