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04-09 10:41:1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有创序惯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肺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难治性低氧血症、进行性呼吸窘迫等症状,其病因较多,如药物过量、感染、创伤等。选择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能够预防相关并发症,且无创性更易于被患者接受。为此,本次研究对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为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男24例,女16例;年龄22~58岁,平均(42.06±3.72)岁。观察组为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男25例,女15例;年龄22~59岁,平均(42.17±3.6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潮气量预设6~8 mL/kg,PEEP为10~25 cmH20,监测患者氧合及临床表现,进行适当调节,确保气道峰压≤40~45 cmH20。在此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治疗,20mi/次,间隔6h/次。②观察组:无创序惯性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通过呼吸机面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初潮气量预设6~8mL/kg,氧流量5~10L/min,持续正压通气10一15 cmH2O,呼吸压力通气3~5 cmH2O。随后给予纯氧支持,10 min/次,递增调节持续正压通气压力值,每次持续20~30 s,每隔15~20min重复操作。在此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治疗,20min/次,间隔6h/次。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疗效:①显效为症状及体征消失、病情控制良好,心率、血气指标等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为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病情缓解,心率、血气指标等生命体征指标恢复;③无效为不满足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0%、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观察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各种因素导致毛细血管膜和肺泡受损而发生的弥漫性肺浸润与呼吸窘迫症状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患者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以机械通气为主,而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可能引发呼吸道黏膜損伤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治疗危险性,且患者接受配合度较差。而无创通气方式可有效避免创伤,且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保证治疗安全性。此外在无创通气治疗的同时给予肺复张,可促进肺泡复张,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若出现无创机械通气不利因素应转变为有创机械通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0%、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开展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消除临床症状,且可减少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是帮助患者消除症状和稳定生命体征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

推荐访问:通气 窘迫 综合征 临床应用 呼吸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