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探索与尝试

时间:2022-05-20 15:52: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科学素质工作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赋予科协的一项新职能、新任务,也是检验和衡量科协队伍干事创业成果成效的一块试金石。潍坊市科协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进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计划,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科学素质提升 科学定位 准确切入 有效评估

如何做好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近年来科协系统密集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纳入山东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既是对科协工作的信任和提升,也是对科协系统干部能力素质的检阅和考验。近一段时期以来,潍坊市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进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计划,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科学定位,搞好提升科学素质工作的顶层设计

科学素质工作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赋予科协的一项新职能、新任务,也是检验和衡量科协队伍干事创业成果成效的一块试金石,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工程。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找准定位、谋划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领导,层层健全完善领导机制

科协作为实施科学素质工作的牵头协调部门,科协的一切相关工作都应向科学素质工作聚焦发力,都要围绕这条主线谋划工作、开展活动,其它相关工作既是贯彻科学素质工作的有效渠道,也是鼓励支持科学素质提升的具体措施,更是推动科学素质工作全面发展的催化剂。为此,潍坊市委、市政府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的考核指标体系,及时调整、充实、完善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28个市直部门组成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新增了市民政局、食品药品管理局为成员单位。全市12个县市区都先后全部调整了本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并把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和绩效考核,形成了“党委领导、科协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科学规划,层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

围绕“撬动”大科普、大联合格局,汇聚全民提素新合力,潍坊市重点做好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刚性约束。及时召开了潍坊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起草制定了《潍坊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审议稿)》,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署全民科学素质共建协议,对各县市区、市直成员单位和有关新闻媒体层层进行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二是突出工作的可控性。采取自上而下部署任务,自下而上反馈情况报告工作,自上而下调度督查,自下而上自查自纠,强化监督检查,注重整改提高,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政策、关键问题和重要措施。三是突出目标激励。对成员单位实施项目化管理,开展全市科学素质示范点创建工作,年终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表彰奖励,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三)完善制度,层层发动强化履职尽责

对科协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如何发挥作用履职尽责,市委领导专门做出批示:“以省、市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为契机和动力,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创新思路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富裕、文明新潍坊做出更大贡献”。对此,潍坊市以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联络员制度、信息上报制度、宣传奖励制度四个制度为框架,对县市区采取召开会议组织专题学习培训,对成员单位采取上门征求意见主动协调工作,对新闻媒体采取借力使劲与财政补贴支持,设立专门频道、栏目,定时定期播放有关科学素质工作内容。编印《工作指导手册》,指导办公室人员的工作学习,深刻理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内涵,认真把握科协的工作定位,切实履行好协调、联络、督导、调研和服务等工作职责。

二、准确切入,强化提升科学素质工作的“爆破”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不亚于科技创新,要把抓科普工作与抓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实施重点突破。

(一)集成优势,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在未成年人方面,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和各类科学实践活动,强化中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启动实施“农村小学校新进一名音体美教师计划”,为农村小学每校配备一名急需的艺术或体育专业教师。在农民方面,出台印发《2014年潍坊市万名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万名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系列活动,组织市级各类培训15期,全市普及性培训农民10余万人次。在城镇劳动人口方面,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讲理想、比贡献”、职工技能培训、“金桥工程”、首席技师评选等活动,推进城镇劳动人口就业和创业培训,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技能培训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方面,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在培训难点问题上求突破,在培训重点上求实效。在市直机关科级及以下干部中开展自主选学,组织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潍坊学院等市内9家培训机构围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等6大类,确定了96个专题,每个专题培训3天,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经费跟着干部走”,实现“教、学、管、考”四位一体。建立潍坊干部网络学院,开展市、县、镇三级4.8万名党政干部在线学习,并探索向城市社区党员干部延伸,目前已在奎文区进行了试点。在社区居民方面,扎实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培育培养优秀科普示范社区,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开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十大工程。深入基层对12个县市区、1个开发区、5个社区进行调研,问需社区寻计于民,努力拓展社区科普新通道。

(二)夯实基础,拓展基层科普工作阵地

在奎文、潍城、高新、诸城4个县市区建成数字科普终端300台,全市建成9个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基地、30个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2014年,将继续建设数字终端320台,努力把数字科普工程打造成为一项民心工程、示范工程。同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新增省级星级科普教育基地3家,并投资15万元建设市级数字科普终端分控平台。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启动建设党校科学素质教育展室和网站,扎实推进潍坊市科技馆建设。

(三)创新模式,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

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认真组织开展潍坊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周、科技三下乡等系列宣传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如在潍坊日报开辟科普专栏,广播电台开设了《行风在线》栏目,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走进直播间,与听众面对面地交流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潍坊电视台设立科教频道,增加“说道”栏目,剖析典型案例、普及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寿光联合媒体开辟科普直通车专栏,创办山东科技报寿光蔬菜科普周刊;青州开通了《青州通讯》科普专栏,每周2期,临朐、坊子区组织林果种植专家到田间地头“传经送宝”走实科技下乡;奎文、青州与企业联姻建设LED流动科普宣传车;安丘设立“农业科技110服务热线”、成立专家顾问团;昌乐、诸城、寒亭、高密、安丘等地制作了食品安全知识科普挂图,在各地人民广场、社区、集市集中巡展和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有效评估,完善提升科学素质工作的监测考核机制

考核评估是检验提升科学素质工作的指挥棒、风向标、助力器,健全完善实施科学素质工作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对于确保科学素质工作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十二五”任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印发《2014年度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办法》

潍坊市委、市政府两办专门印发了《2014年度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办法》(潍办发[2014]19号),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纳入全市12个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权重8分,其中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成效5分,基础工程建设工作成效3分,远高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5分。考核中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考准考实等5个原则,结合自查自评、平时考核、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情况对各县市区进行综合考核予以通报,并作为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二)印发《潍坊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试行)》

根据山东省《关于开展2014年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印发了《潍坊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考核实行百分制,共分4个部分:组织领导15分,工作成效60分,保障措施15分,创新亮点10分,累加各项得分即为总分。对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落实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半年一讲评,年终一评估。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工作评估考核纸质和电子版台账。年终由科协牵头,市级有关牵头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科学素质工作考核办公室,按得分数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对评定为“较差”等次,没有完成目标责任的县市区或成员单位责成写出书面情况,限期整改。

(三)出台针对具体领域的工作《意见》,健全科普长效机制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潍坊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农业局、教育局、财政局等5部门起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工作长效机制,提升全市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规范全市农村科普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发挥职能作用,整合科普资源,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供了政策保证。《意见》对完善农村科普组织、抓好各类培训,建立健全领导、工作、培训、奖惩、互动5个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全市1040名大学生村官兼任科普宣传员,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资金给大学生村官订阅科普杂志,把农村科普工作的触角由市、县向乡镇、街道、村居、农技协、基地延伸,畅通了农村科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搭建了平台。此《意见》受到山东省科协领导的肯定并转发全省学习借鉴。

推荐访问:全民 尝试 素质 探索 提升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