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冰川上的“火力发现者”

时间:2022-05-22 10:12:01 来源:网友投稿

2004年5月中旬,印度陆军的一个炮兵代表团飞抵美国,对雷声公司生产的AN/TPQ-37(V)3型“火力发现者”(Firefinder)武器定位雷达进行了验收。印度陆军于2002年订购了12套该型雷达,总价值约1.4亿美元。这是美国自2001年末取消对印制裁后美、印之间的首次重要军售。验收完毕后,首批2套“火力发现者”雷达于8月份交付印度陆军的炮兵部队。剩余的10套将在2005年底前交付完毕。印度陆军共需要40~50套“火力发现者”武器定位雷达,它们将被部署到印巴边境克什米尔的高原冰川地带以及拉贾斯坦邦和旁遮普平原地区,用于对抗巴基斯坦陆军的炮兵群。

“火力发现者”雷达能够探测28~40千米远的炮兵阵地以及50千米内的战术弹道导弹,误差只有10米。2003年7月,印度陆军租用了2套价值480万美元的改进型AN/TPQ-37雷达,并把它们安装在印度自行生产的载车上,配备了从以色列购买的“猛犬”通信系统。这是自1981年底AN/TPQ-37武器定位雷达加入美国陆军服役以来,首次部署在高海拔冰川雪山的恶劣战场环境,为高原地带炮兵火力战的信息化电子对抗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AN/TPQ-37雷达是怎样一种信息化的炮兵侦察系统呢?让我们从“火力发现者”的历史渊源说起。

相控阵雷达 战术侦察用

AN/TPQ-37武器定位雷达是美国休斯公司地面系统分部为美国陆军炮兵研制的第一种机动式无源相控阵战术侦察雷达。1972年6月,美国陆军通信与电子司令部批准了休斯公司的研制任务书,1975年4月,第一部雷达样机通过了美国防部的试验鉴定和设计定型,并获得了美陆军颁发的武器合同研发奖。1976年8月,美国防部与休斯公司签订了12部AN/TPQ-37雷达试生产型的制造合同,转入低速生产阶段。1976年12月,休斯公司又获得了美国防部颁发的试生产合同执行优秀奖。

1979年2月,AN/TPQ-37雷达转入正式的批量生产阶段,美国陆军及陆战队首批定购80台(套),1981年5月,休斯公司再次获得美国防部颁发的年度批量生产合同优秀奖。1983年2月,驻欧美军首次装备20部AN/TPQ-37雷达,并完成了对华约组织的作战部署。1986年2月,休斯公司圆满完成了为美陆军及陆战队生产80套雷达系统的首批订贷合同。接下来,休斯公司又按照合同,协助驻扎在全球各地的美陆军及陆战队炮兵部队进行了各种气候、地形下的雷达操作训练任务。在1983年4月的黎巴嫩武装冲突和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AN/TPQ-37武器定位雷达系统的作战功效得到了实战检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直到1992年4月,休斯公司才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协助美军训练维护和实战部署首批AN/TPQ-37雷达的支援保障任务。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军的装备订货量锐减。面对急剧萎缩的军火市场,美国的军事工业进行了二战后规模最大的调整,各大军火公司纷纷转产合并,休斯公司也未能逃过此劫。1995年7月,休斯公司与另一军火巨头——雷声公司合并,休斯公司的AN/TPQ-37雷达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雷声之子”。

电波擒飞弹 瞬间定炮位

在现代战争中,发现即意味着摧毁,因此先敌发动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AN/TPQ-37“火力发现者”远程武器定位雷达系统可以追踪敌方火炮发射的炮弹,依据弹道推出发射阵地的位置,为己方的火力反击提供精确的炮位坐标数据。实战证明,“火力发现者”雷达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在敌迫击炮、加榴炮、火箭炮和战术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之外,远距离迅速确定其发射阵位的武器定位系统。

“火力发现者”为何能有如此的功力?奥秘就在其貌似“饼干盒”的矩形平板天线阵上。这种全固态的相控阵天线不是依靠机械方式转动天线阵面,而是利用天线阵上由数千个发射/接收单元组成的移相器来改变扫描波束的波前相位,从而迅速变化扫描波束的方向来探测、捕捉、跟踪目标的。AN/TPQ-37雷达在工作时,先迅速沿水平方向发射90°扇面的X轴扫描电磁波束带探测目标;当敌军火炮发射的炮弹进入水平扫描扇面区域时,相控阵平板天线又立即发射一束垂直方向的Y轴跟踪波束,开始自动跟踪炮弹的飞行轨迹。在短时间内连续测定炮弹飞行弹道上几点的坐标参数后,雷达的火控计算机立刻反推出抛物线飞行弹道的起始点坐标,即敌军火炮发射阵地的位置。因此,当对方发射的炮弹尚在空中飞行时,AN/TPQ-37雷达就可以近实时地确定出发射火炮的阵地位置及数量,并迅速将己方火力反击所需的雷达定位目标信息上报己方炮兵射击指挥中心。

首战黎巴嫩 充当火神眼

AN/TPQ-37“火力发现者”武器定位雷达系统是美国陆军根据越南战争中炮兵火力快速反击作战的需求而提出研发的。等到1981年美国陆军正式列装“火力发现者”系统时,越南战争早已烟消云散,但姗姗来迟的“火力发现者”恰好又赶上冷战高峰。这期间,从越战失败阴影中走出的美军又开始四处干涉。1983年4月,黎巴嫩危机爆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队直接卷入了黎巴嫩国内务武装派别之间的冲突。8月28日,美海军陆战队第24远征小队在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与德鲁兹民兵组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该小队配备的2部AN/TPQ-37雷达很快就测定了什叶派武装和叙利亚军队在贝鲁特西区和南区的4个迫击炮阵地、2个火箭炮阵地和3个榴弹炮阵地。美海军陆战队“塔法克”炮兵射击自动化指挥系统立即召唤位于黎巴嫩沿海的“新泽西”号战列舰提供火力支援。不一会儿工夫,“新泽西”号上的9门406毫米巨炮就怒吼起来,仅仅5次齐射后,就彻底摧毁了什叶派武装和叙军的炮兵阵地。美海军陆战队趁势发起地面进攻,很快就夺占了机场附近的高地。“火力发现者”雷达首次参战,就大显身子,为战列舰对岸火力支援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目标位置信息,功不可没。

十年磨一剑 伊战再逞威

十几年来,雷声公司对旗下的AN/TPQ-36和AN/TPQ-37武器定位雷达系统进行了持续的升级改进,使之成为美军及盟军超视距远程火力打击的“千里眼”和火力信息网的关键节点。目前,每个陆军师和海军陆战队陆战师所属的炮兵前沿侦察分队装备有2部AN/TPQ-36和2部AN/TPQ-37定位雷达,两者协同作战,可以自动定位一个或多个敌方火炮阵地位置,有效地指挥反击火力。“火力发现者”的相控阵天线在追踪原有目标的同时,通过迅速变换探测波束的角度就能搜寻新的目标,因此在敌炮兵首轮、首发射击时就能探测出3~50千米范

围内的不同类型火炮的发射阵地。

2003年3月23日至4月4日,美国陆军第101空降突击师第8团的X先遣队和海军陆战队第11远征小队在攻打纳杰夫、卡尔巴拉、吉尔库特等地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时,投入了6部AN/TPQ-36(V)6型和2部AN/TPQ-37(V)7型武器定位雷达,为这支联合部队的第4火力支援群及时测定了伊军精锐的“巴格达师”和“麦地那师”隐蔽得极好的炮兵阵地。美海军陆战队第11远征小队的指挥官马莱托中校指出: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火力发现者”定位雷达能够在伊炮兵打出的第一批炮弹落地之前就测定出其发射阵地。伊军精心伪装的火炮阵地虽然躲过了空中侦察,却在AN/TPQ-36和AN/TPQ-37定位雷达面前暴露无遗。因而第4火力支援群的12门M198型155毫米榴弹炮能在“火力发现者”系统的引导下,迅速压制住伊军炮兵的火力,为联合特遣队攻占这些战略要地铺平了道路。

伊拉克战争后,雷声公司又根据美陆军和陆战队在战场上使用“火力发现者”雷达的情况反馈,拟定出改进升级“火力发现者”系统的方案。目前已经采用了轻型复合材料指挥控制方舱。今后几年的改进还包括减轻整个系统的重量、缩短架撤时间、更快地获取数据、增加数字地图的贮存量、换装超高速信号处理器、设置遥控雷达站、提高定位的准确率、增强战场生存能力、增大探测距离、增加自主导航功能、改进电子对抗措施、提高进出运输机滚装能力、升级通信设备的兼容性等。

登上新高峰 迎接新挑战

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炮兵阵地当属印度陆军在白雪皑皑的锡亚琴冰川上的炮群了。这个冰山上的炮兵部队常备兵力为10余个团、300多门火炮,既有印度国产火炮,也有来自俄罗斯、英国、瑞典、美国的火炮。

印度为何要在锡亚琴冰川上部署如此庞大的炮兵阵地呢?首先是为了与巴基斯坦争夺对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权,这场争斗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克什米尔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怀抱中,位于印、巴、阿、中四国之间,海拔超过4000米。在如此高原地势上,谁占有常备兵器兵力的优势,谁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况且,印度火炮的射程一般在40~70千米,在高原上的最远射程可超过150千米,能够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的一些纵深目标。印度还将向俄罗斯购买“龙卷风”等增程火箭炮,射程超过200千米,巴基斯坦境内的许多城市和战略目标将直接处于印军高山火炮阵地的火力范围之内。

印军已认识到,高山炮兵部队仅仅打得远是不够的,还必须反应快、打得准。因为雪山冰川上的炮兵阵地都是固定的,险峻的地形使得部署后的重型火炮根本没有机动回旋的余地。在炮战中,如果首发火力不能摧毁对方的火力点,就可能遭到敌反击火力的打击,使己方的炮阵地遭受重大损失。在锡亚琴冰川险恶的高山上,派出侦察员抵近敌炮兵阵地进行侦察、引导火炮射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目前炮兵侦察校射机和无人侦察机的定位精度还达不到火炮校射的要求,而且校射数据难以实时传输,无法做到先敌开火。更何况世界屋脊的恶劣气候使得侦察校射飞机无法全天候、全时段升空作战。

随着AN/TPQ-37(V)3型“火力发现者”武器定位雷达系统登上锡亚琴冰川印军山炮阵地,上述难题就迎刃而解了。高海拔荒原上相对干净的电磁环境有利于“火力发现者”雷达高效率地探测远距离目标;而暴风雪的肆虐也无法阻挡雷达全天候开机作战。印军用“火力发现者”(V)3型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巴军炮兵在冰川上的固定阵地,只要巴军火炮一开火,就难逃被定位的命运,可以说是一抓一个准。这对巴方炮兵在锡亚琴冰川上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引起巴基斯坦陆军的高度关注。

当然,AN/TPQ-37(V)3型“火力发现者”武器定位雷达系统在锡亚琴冰川上也要受到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挑战,如强烈的紫外线辐射、零下40多度的严寒、时常发生的雪崩塌方、高耸雪峰对弹道的遮挡、稀薄空气中极低的含氧量等。这些造成雷达系统电子元器件、橡胶、塑料制品的迅速老化;机械结构因低温而无法动作,如天线无法起竖和转动;发射机柜和控制方舱内的电子线路板失灵,信号处理错误增多,定位精度下降;润滑油凝固,柴油发电机组无法启动等等。AN/TPQ-37(V)3型“火力发现者”武器定位雷达系统在高山冰川上能否发挥作用,还要接受时间的考验。

推荐访问:冰川 发现者 火力 高原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