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寿匾与匾额文化

时间:2022-05-30 09:48:01 来源:网友投稿

匾额,又称扁额,俗称牌匾。据考,最早出现于秦汉,而盛行于唐宋元明清,并转化流行至今。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十堰市博物馆在竹山县麻家渡镇黑虎村村民黄柏林家中收集到一块匾额。2008年,十堰市博物馆获赠一块匾额。两块均系清代匾额,前者为晚清重臣张之洞所题赠的,后者为清中晚期萧元吉所题赠的,皆为祝寿匾。

张之洞题字贺寿匾

据黄柏林介绍,黄氏祖上与张之洞熟稔,又据十堰市博物馆考证,竹山县黄氏是由武昌府大冶县搬迁至郧阳府竹山县,而大冶县正是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之原材料产地,黄柏林之祖上极有可能是官宦或社会名流。在其太祖母七十大寿时,张之洞手书“懿德稀龄”金匾贺献,历经几代,保存下来。该匾额为黑字金底木匾,长280厘米、宽110厘米、厚3厘米。采用地纹装饰,地纹饰云纹,主纹饰为花卉结佩纹、系带书轴佩纹,匾文“懿德稀龄”四字用阳刻,其他的题款均在匾上直接书写。

题文如下:

恭祝诰封孺人黄母崔太孺人七裹大庆

懿德稀龄

赐进士及第钦命头品顶戴兵部尚书

右都御史湖广总督侍生

张之洞顿首拜题□□

落款两章泥金印,已模糊不清,当为款章。

于此先解读一下字义,以便了解其缘由。右起竖行正楷小字“恭祝诰封孺人黄母崔太孺人七衰大庆”。“诰封”是针对官员的家属中女眷的皇封制度,依官员本身官阶,五品以上的称诰封,五品以下称敕封。黄母崔太孺人逢“七褒”大寿,“袤”同“帙”,读音相同,属异体字,量词,书面语,意“十”。匾正文题赠语“懿德稀龄”四个楷书大字,用笔圆润、浑重。《尔雅》注懿,美也。“稀龄”就是长寿。左落两竖行正楷小字“赐进士及第,钦命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湖广总督、侍生张之洞顿首拜题”。“侍生”是一种晚辈对前辈的谦称。

通过以上释义,我们可知这是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时题的匾,即在1889年以后。

萧元吉题字贺寿匾

该匾额为长方形木制黑漆金字匾,宽182厘米、高98厘米、厚2.8厘米,所有文字及落印均用阳刻。

题文如下:

奉政大夫知河南许州直隶州事加十级纪录二十次萧元吉为松株(操)鹤年

七旬节寿妇袁张氏立

大清道光八年岁次戊子季秋毂旦

许州之印□□

匾额右题正楷小字“奉政大夫”为皇帝恩赐的爵位,后“知河南许州直隶州事”才是实衔,知州是散州的长官,为从五品,知直隶州事则是直隶州的长官,但地位高于知州,为正五品。“加十级纪录二十次”是指清朝考核官员的一种制度,采用“积分制”,分记录与加级两种,此公受表彰记录二十次,现累计加级已到十级,这些记录与官员的升迁直接挂钩,而处罚亦可与之相抵,由此看出此公的政绩是相当出色的。匾额正文“松拣鹤年”四字为楷书,用笔刚劲有力、浑厚。“松拣”即松操,“操”意品节、操行,而“松擦鹤年”当然是贺寿的吉祥语。“大清道光八年岁次戊子季秋”即1828年,“季秋”为九月,“毂旦”中“毂”为谷字的繁写,但这里不能作简化的谷字解释,而作为美好之日解,清乾隆以后,成为题匾固定格式,意为吉日。此外,匾额落方形篆刻“许州之印□□”两枚并列左右,右枚以叠篆形式雕刻汉文“许州之印”,左枚纹样装饰疑似八思巴文风格,此格式在清代较常见。这里有必要提示注意的是该匾以官印加戳,而不用私印,则突显出了封建等级社会赠匾之规格。似这类官府落印,就是为了提高悬匾家庭或个人的世誉。

通过以上匾文的释义,我们可知这是萧元吉在任河南许州直隶州事时题的匾。据考,萧元吉做过许州直隶州事,后升迁至河南知府。此公文学素养好、书法造诣高。受匾人袁张氏能得到官府的题匾,我认为,袁张氏家族应为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且是官方倡导的模范守节人物。匾额文化注重内容与书法艺术,但更注重题额赠匾者以及受匾者的社会地位与影响,这折射出匾额文化是反映社会生活并受其影响的产物。

扁,《说文解字》释:“扁,署也……署门户之文也。”即在门户之额题书,如在宫室、殿堂、亭榭、书斋、门坊、私舍等,署书于门额上,统称匾额。匾额按材质分为木质、石质,也有金属铸造的。木质主要包括楠木、松木、杉木以及各类杂木;石质包括青石类、砂石类、玉石类;金属类工艺包括银、铜、铁、锡材料以及刷金、贴金、包金、错金(在匾上开小槽后填充金属丝条错平)工艺等。匾额形制一般为长方形,或横匾,或竖匾,如故宫“太和殿”匾、武当山“紫霄宫”匾为竖匾;武当山“太子坡”、石牌坊“治世玄岳”为横匾。亦有变形的菱形匾,如当铺、茶坊、酒肆的招牌匾,有的还配以楹联,楹联与匾额有雷同之处,但楹联表现形式更加灵活,方法也不拘一格,通常两者配合使用,即赠联馈匾。匾额的书法及书写方式有多种,以对应材质的不同而不同。就木质底板而言,一是在粉饰处理好的底板上直接书写,即平板式;一是书写后再做雕饰处理,即非平板式。而石质则是先书后凿,或阳文或阴文。金属质地则是先书,而后是制模、翻模的流程。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则楷、行、草、隶、篆等各领风骚,尽显其粹。匾额按题写内容来分,大致有七类:一类官署牌匾,如“翰林院”“大理寺”“国子监”等,用在官署正门署名的;一类牌坊匾,这类匾通常配制于牌坊上,专供人们瞻仰的,为的是宣扬与表彰,这类涉及面广泛,如彰仁政、举孝廉、守贞操等方面的内容;一类是堂号匾,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鲁迅私塾先生寿镜吾的“三味书屋”匾等,因悬挂于堂屋内故名堂号匾;一类是祝寿、婚庆及丧葬等红白喜事的,如本文介绍的两块贺寿匾;一类是老字号匾,如北京的“同仁堂”药铺、“全聚德”烤鸭店,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以及众多的商号、银号匾等;再一类是文人的题字匾额,有笔风文韵的,有座右铭式、警句式、成语典故式的,如“自强不息”“前车之鉴”“乐善不倦”等;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就是宗教、祭祀、宗祠等场所用匾,大多数是上层赐予或信奉者无偿捐赠的供奉匾,如武当山的“无量寿福”“金光普照”“生天立地”匾,北京天坛的“无极真元”匾,山西晋祠的“三晋遗封”匾,等等。

总之,匾额文化涵盖信息量大,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风貌。一块优秀的匾额不仅可以令人欣赏到凝练而传神的题词,而且完美地再现了书法家俊逸的书法,同时还雕琢出细致精美图案系列,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绘画雕刻艺术的三度审美。匾额文化的传承作用至今仍在沿用,但其用途及表现形式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前面所说各类匾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如署牌匾,现今行政单位正门口左右两侧悬挂的某政府、某局等都是以匾额的形式转化而来的。又如牌坊匾的转化,以表彰某单位或某人制作的金属金底红字牌以及锦旗类、标文“文明单位”“先进个人”等,均属表彰类匾牌。又如,在现代家居内悬挂木框、内装裱书法题字“天道酬勤”或实木雕刻“勤奋”,实则为自勉的座右铭匾。这类改变了场所位置,尺寸大小、材质不同的匾额与现代家庭以及建筑完美结合而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十堰市博物馆

推荐访问:匾额 文化 贺寿匾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