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技术研究

时间:2022-05-31 08:52: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通过216 d的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试验,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黄颡鱼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合理放养和安全健康生产,可提高产量和效益。放养规格为18.5 g/尾的黄颡鱼种9万~15万尾/hm2,搭养规格为80 g/尾鲢鱼种3 000尾/hm2、100 g/尾鳙鱼种900尾/hm2、6 g/尾泥鳅鱼种4 500尾/hm2,试验获得较好的效益。通过主养鱼不同放养密度以及搭养鱼类相同的比例,均达到总体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关键词黄颡鱼;池塘;主养;科学管理;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S965.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6-0301-02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属鲶形目鲿科,俗称昂刺鱼,又叫黄腊丁等,是我国淡水小型杂食性底栖经济鱼类[1]。其体色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2],无肌间刺,可食部分多[3-4],经济价值较高,是消费者喜食的鱼类佳品,也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是目前发展潜力大,值得规模化开发的新型淡水养殖品种。由于黄颡鱼在自然状态下生长速度缓慢,上市规格小,影响了市场发展,为了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渔民经济效益,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池塘主养黄颡鱼的试验[5],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实践证明,高效健康养殖黄颡鱼是一种效益好的养殖方式。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试验条件

试验的池塘有3口,总面积2 hm2,分别为1#(0.333 hm2)、2#(0.667 hm2)、和3#(1 hm2)。池深2.8 m,水深1.6~2.5 m,池塘为长方形,东西走向,砂壤土,底质平坦,池塘塘底淤泥层厚度15~18 cm。每个池塘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6-9]。为黄颡鱼提供栖息环境,在池塘中设置水花生、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作为隐蔽物[10],用竹竿作为框架,面积占水体总面积的10%。在放鱼前10 d用生石灰2 250 kg/hm2进行清塘消毒,在池塘消毒后第2天加注水40 cm,消毒10 d后投施4 500 kg/hm2的有机肥料,待池水毒性完全消失、水体中大量出现浮游动物后,投放鱼种,并加深池水以确保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6.8~8.5,溶氧充足,符合国家养殖用水标准。

2试验方法

2.1鱼种放养

2.1.1鱼种选择和消毒。选择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11]。根据鱼的耐受程度、水温高低和浸泡鱼种密度,鱼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和1%的小苏达混合液浸洗鱼体5~10 min,消毒灭菌,达到预防鱼病的目的。

2.1.2鱼种放养量。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给等条件来决定放养密度量。该试验放养鱼种为自己培育的冬片鱼种,密度为9.84万~15.84万尾/hm2。其中以黄颡鱼为主体,白鲢、花鲢、泥鳅为搭配品种,黄颡鱼放养时间为3月23日,经过12 d的驯化(4月5日),再投放白鲢、花鲢和泥鳅,放养情况如表1所示。

2.2饲养管理

2.2.1饲料投喂。黄颡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池塘养殖中用自己配制的高蛋白配合颗粒饲料,饲料质量要求符合GB13078和NY 5072的规定,蛋白质含量达40.5%。饲养期饲料配方为[12]:鱼粉15%、豆饼35%、麸皮30%、玉米5%、菜饼4%、大麦8.5%、骨粉1%、生长素1%、食盐0.5%,根据黄颡鱼规格大小选择适宜的颗粒直径和饲料的营养成分,以满足鱼类正常生长需要。投喂新鲜、优质饲料时,按“四定”、“四看”投喂方法,每天投饲量占鱼体重的1%~6%,夏季日投饲量与鱼体重的3%~6%,日投饲2次;春冬季在0.1%~2.0%,日投饲1~2次。由于黄颡鱼惧光,在太阳光强的时候吃食很少,因此应在早晚投喂饲料,夏天在7:00—8:00和20:00—21:00投喂[13]。考虑黄颡鱼晚间摄食的生活习性,上午投饵量占1/3,下午投饵量占2/3,以鱼吃饱不剩残饵为度,确保鱼类健康生长。

2.2.2鱼病防治。在饲养过程中,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具体是:①不施用未经过发酵的粪肥;②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③鱼苗、鱼种下塘半月后,定期泼洒无害化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外用漂白粉(有效氯≥28%)1 g/m3水体全池泼洒;高温季节,内服大蒜60 g/kg饲料,加入适量食盐拌饲投喂;④黄颡鱼为无鳞鱼,不使用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甲苯咪唑等敏感性药物。该试验按标准化操作,注重水质调控和水体生态环境的维护,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五倍子等,整个生长期没有病害发生。

2.2.3日常管理。在鱼种投放时,池水深度控制在60~80 cm,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和鱼的活动情况。以后每10 d注入新水1次,逐渐加深水位,到7月达2.0~2.5 m。池塘配备1.5 kW叶轮式增氧机(1# 塘1台、2#塘2台、3#号塘3台),根据水中溶解氧的变化,随时开机增氧。生长季节(4—9月)每隔15~20 d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50~225 kg/hm2,用以调节和改良水质,调节池水的pH值为6.8~8.5,每隔20~25 d用底质净和光合细菌调节水质1次。

3试验结果

3.1养殖产量

如表2所示,从2月23日开始放养种苗,到10月26日出池,经过216 d的精心饲养,共出池商品鱼32 311.26 kg,平均单产为15 212.36 kg/hm2。黄颡鱼、鲢鱼、鳙鱼、泥鳅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是85.4%、10.70%、3.43%、0.43%,其中黄颡鱼平均单产12 811.04 kg/hm2,平均规格113.5 g/尾,平均成活率94.33%,单位面积净增重10 591.05 kg/hm2

3.2养殖效益

如表2所示,试验池塘总收入63.95万元,单位面积收入31.97万元/hm2;扣除鱼种、鱼药、饲料、水电、人工等直接生产成本费28.38万元,总盈利35.56万元,单位面积盈利17.78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253。

4结论与讨论

(1)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放养比例不同的情况下,试验塘1#、2#和3#成活率分别是95.6%、92.6%和94.8%,黄颡鱼单位面积净产量分别是8 229.6 kg/hm2、10 392.15 kg/hm2和13 151.40 kg/hm2,利润率分别是55.83%、56.37%和55.17%,饵料系数分别是1.470、1.482和1.530,投入产出比分别是1∶2.26、1∶2.29和1∶2.23,规格分别为115 g/尾、113.5 g/尾、112 g/尾。3种放养密度下池塘主养黄颡鱼,搭养鲢鱼、鳙鱼和泥鳅是切实可行的放养模式,产量和效益较显著。

(2)该试验在主养黄颡鱼的情况下搭配鲢鳙鱼和泥鳅,不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在没有额外添加饲料的情况下,鲢鳙鱼和泥鳅净增重2.25~7.24倍,收获产量占总产的14.5%,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和池中的饵料生物,还可以起到调节和控制水体肥度的作用,提高饵料转化率,降低饵料成本,增加养殖产量,提高收入。但是不宜搭养鲤、鲫、罗非鱼等吃食性鱼类,这些鱼类的生活习性与黄颡鱼大致相当,混养这些鱼类会跟黄颡鱼争夺饵料和栖息环境,影响黄颡鱼的生长。

(3)黄颡鱼具有温顺、喜静、畏光和集群等特性,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要求。因此,在池中设置遮盖物或移植一定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作为隐蔽物,面积以不超过池塘面积的10%左右为宜,为黄颡鱼苗提供有利的栖息环境,促进黄颡鱼的快速生长。黄颡鱼喜欢溶氧充足、水质清新的水域环境,可使鱼类增进食欲,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促进鱼类快速生长。所以,搞好水质管理十分关键。如果水源条件不好,可用底质净、光合细菌等调节水质,每15~20 d使用1次。

5参考资料

[1] 秦玉丽.黄颡鱼生物学特点及其池塘养殖高产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1-102.

[2] 万松良,黄永涛,刘敏,等.瓦氏黄颡鱼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分析[J].水利渔业,2008,28(3):59-61.

[3] 黄峰,严安生,熊传喜,等. 黄颡鱼的含肉率及鱼肉营养评价[J].淡水渔业,1999,29(10):3-6.

[4] 成良春.几种淡水鱼的药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7,11(4):120-121.

[5] 刘景祯,李广波.池塘养殖黄颡鱼试验[J].水产科学,2000,19(4):19-20.

[6] 欧阳敏,魏宏民,张明,等.池塘主养黄颡鱼不同放养密度的对比试验[J].水产科学,2003,22(3):31-32.

[7] 卢丽群,杨金林,熊淮生.黄颡鱼搭配不同养殖品种的对比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2010(6):39-40.

[8] 张耀武,郑建武,李文辉,等.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0,29(4):225-229.

[9] 秦钦,蔡永祥,王明华,等.黄颡鱼优质高效养殖模式鲢最适混养密度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9,9(1):78-83.

[10] 祁保霞,白凤珍,马国杰.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及池塘养殖技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1):72-74.

[11] 郑陶生.黄颡鱼集约化养殖高产试验[J].养殖与饲料,2008(2):22-23.

[12] 孙翰昌.黄颡鱼的营养需要量[J].中国饲料,2005(6):28-30.

推荐访问:高效 池塘 技术研究 健康 主养黄颡鱼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