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备考资料-中国当代政治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版本1

时间:2022-06-19 16:40:03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材料分析)

 第一章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自己找符合我国特点的有哪些) P9-25 1、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

 2、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和比例性 3、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4、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P11 1、一定的所有制是一定的经济制度的基础。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3、是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4、实行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整体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有利于实现三者的结合,客服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周期性经济危机和京华城那个出现的社会经济动荡。

 思考:P38.1.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如何论述的? 这些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二章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P47-48 1、任何社会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而且生产力越落后,这个时间就越长。

 2、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它的产生、发展、成熟同样也需要一个较长期的历史过程。

 3、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即使在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它也需要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经历一个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

 4、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的。

 5、正是由于我国是在生产力落后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我们逾越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阶段,但从建设成熟或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来说,我们既不能逾越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也不能逾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

 6、这就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后,两者之间有一个相互衔接的中级阶段。中级阶段为高级阶段准备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也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成熟,所以这一阶段也不会是一个短暂的时期。

 二、公有制经济含义、实现形式:P54 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应当是主要实现形式。

 公有制主要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股份制在我国的地位:P54 1、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2、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3、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四、国有企业应该前进的未来方向,现代企业应该具备那些特征?P5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核心是按照公司化的要求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形成明晰合理的企业产权关系。

 主要内容:

 :1、完善企业法人制度。

 2、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

 3、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既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决策结构和监督结构。

 五、 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P60 一方面,是要使国有企业也成为真正的企业,在国有大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另一方面,是要处理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通过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把原来国有经济在过敏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为主导地位,改变国有企业范围过宽,比重过大而效益欠佳的局面。

 六 、坚持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意义:(简答)P68-69 1、国有经济是与生产的高度社会化相适应的,集中在能源、交通、通信、金融、基础设施和支柱型产业等关系国民经

  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基础。

 2、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3、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4、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加速国内资本的集中和积累,培育我国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重点部门的重点企业的迅速扩张,加快产业结构的重组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增强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七 、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五个“不应当”:P69-70 1、不应当通过对其他所有制实行外在的行政强制而确立; 2、不应该通过国有企业的全面扩张来实现;

 3、不应当以压制和扭曲市场机制为代价;

  4、不应当仅仅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 5、不应当主要依靠国有经济的数量优势而应当主要依靠国有经济的质量优势来实现。

 第三章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简答、论述)(尽量用认识论来回答)P87-92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双轨制(计划、市场);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是双轨制);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实质 和基本特征(论述)※P96-103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2、以人为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 3、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4、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5、在对外开放中保持经济和政治的独立自主性;

 6、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结合; 7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和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观划清界限; 三、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善的表现形式?(开放题,材料分析)P105-106 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2、社会主义民主亟待加强。

 3、社会不公平现象比较普遍。

 4、就业问题压力大。

 5、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在部分公共市场的供给上还存在“泛市场化”问题,难以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第四章 一、激进式改革(名词解释)P109 包括稳定化、私有化、自由化和制度化四个部分。他试图通过紧缩货币、放开价格、全面推进私有化,在短时期内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渐进式改革(名词解释)P115 旧体制因阻力较大还“改不动”的时候,先在旁边或周围发展起新体制,并随着新体制的逐步壮大逐步改革旧的体制。

 三、激进式改革的基本命题※P109 1、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不能兼容的,市场社会主义的实验已经失败。

 2、除非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否则体制的转型不可能成功。

 3、除非私有产权得到确立,否则企业不会对市场信号做出有效反映。

 4、除非价格有市场来决定,否则企业追求利润的行为不会导致社会满意的结果。

 5、除非彻底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否则经济增长将受到严重的抑制。

 6、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是快速的。

 7、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是经济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四、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特征:P117-118 1、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 2、中国的市场化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的,改革的目标时间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这两个特征的具体说明:

 1、中国的经济转型首先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是以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为中心或导向的。

 2、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与这种制度的创新联系在一起,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

 :

 五、中国改革的方式:

 (简答)P127 1、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2、双轨过渡,增量先行

 3、整体协调,重点突破 4、兼顾改革发展与稳定

  5、分步推进,循序渐进,先试验后推广 六、中国经济转型与俄国的不同初始条件/ 中国经济转型中,初始条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P129 1、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废墟上产生的

 2、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欠发达的市场经济和二元结构的存在)

 3、政府的威信和领导能力没有受到根本的破坏

 4、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形成与特殊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七、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与新特点(材料分析或论述)P131-132 新阶段:

 1、1978~1992 是转型的前期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 2、1992~2003 是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确立到中国加入 WTO,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中期; 3、2003~今,中国的经济转型开始从中期进入后期。

 新 特点:

 1、新的改革形势:基本框架,不完善

  2、新的发展阶段:小康基本完成,工业化进入中期 3、新的国际环境: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

  4、新的矛盾和风险:经济波动、失业等成为经济主要矛盾 5、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粗放性增长无以为继

  6、社会不公问题严重 八、用科学发展观结局这些矛盾:

 :P133-134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统筹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3、深化改革要着力于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章 一、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效率是否同矛盾,能否统一?(论述)P151 公平的竞争秩序、平等的社会权利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行,有利于发挥制度的激励和调节作用,从而能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即使是收入分配的均等化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完全对立,过分的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会损害经济的持续增长。

 事实也证明收入分配更加平均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那些不平均的国家。公平和效率这种相互促进的作用目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是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正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收入分配三个阶段:

 :P151 1、高度平均化的收入分配制度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初次分配(名词解释)P158 是指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题,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劳动与各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的支付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

 四、再次分配(名词解释)P158 是指在初次分配的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五、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158 1、在初次分配中如果不重视公平,必然会在市场竞争机制和价值规律作用下出现贫富分化,很难通过再分配实现公平,特别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和情况下更是如此。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无论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要把效率与公平统一起来。

 六 、建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收入分配体制,如何扭转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发挥)P160 1、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着力条低收入者的收入 3、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

 4、打破经营垄断,创造就业机会 5、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七章 一、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P207-209

  1、劳动投入 2、资本累计

 3、技术进步

 4、制度变革

 5、对外开放

 6、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 、如何理解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简答)P210 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2、要坚持协调的发展 3、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

 4、要坚持自主的发展 三、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P227 1、科技含量高

 2、经济效益好

 3、环境污染少

 4、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构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 P240 1、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2、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3、要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4、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5、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能源产业,搞好水利建设,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五、城市化(名词解释)P240 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第八章 一、影响中国市场经济和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的重要因素(简答)P253 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比较落后,现代化任务还没有完成 二、对几种市场与政府组合模式的分析:

 :P255 1、政府与市场组合的“板块论”

 2、政府与市场组合的“渗透论”3、政府与市场组合的“二次调节论” 4、自由市场的观点

 5、间接调解下的自由市场经济观点 三、政府的经济职能 :(简答)P270 1、计划统筹

 2、公共服务

 3、宏观调控

 4、微观管制

 5、国有资产监管 四、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简答)P272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段 五、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 P275 1、财政政策手段(1)国家预算(2)税收(3)国债(4)财政支出 2、货币政策手段 (1)一般性货币政策手段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再贴现率

 ③公开市场业务 (2)选择性货币政策 ①消费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直接信用控制 3、国家计划手段 六、政府管制(名词解释)

 政府实施的一种同宏观调控相对应的,对微观经济主题的行为直接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政府调节方式。

推荐访问:理论 政治经济 备考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