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海范文网 > 教案设计 >

2023年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湘教版(6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17 09:5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2023年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湘教版(6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2023年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湘教版(6篇)【精选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湘教版篇一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简介:

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66年,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任职的艾斯特哈齐府乐团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在一个可以俯瞰诺吉托拉湖全景的风光明媚的地区,修建了一座豪华、壮丽的宫殿,主人特别将它命名为“艾斯特哈齐堡”。宫内规定,管弦乐团的团员和杂役们都不许携带家属进入。

三、乐曲概述

该曲写于1772年,该年正值禁令执行特别严格的时期,多数的团员们全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得住在宫殿里,见不到家人。海顿在乐团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团长,所以团员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办法改善目前这种不便的生活。海顿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构思了一部交响曲,在乐曲的最后,请参加演奏的乐团团员在演奏完毕以后,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的人,孤单地继续演奏,借此表现出乐团团员们的心情。就这样,海顿写成了《告别交响曲》,调号也选择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调。据说,当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时,尼古拉斯终于领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马上传令让全体人员放假回家。

四、乐曲赏析

教师播放乐曲,引导学生欣赏: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甚快板,升f小调,3/4拍子,奏鸣曲式。以突然出现的全乐队合奏,以及分解和弦急速下降的第一主题开始。乐句单纯,但能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慢板,a大调,3/8拍子。这一节奏徐缓的乐章亦为奏鸣曲式。弦乐器静静地演奏出主题旋律,显得沉静而安详。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升f大调(有六个升记号,在当时可以说极为少见)。全乐章在情调上,属于节奏稍快而较复杂的段落,其中段以三度重叠的两支法国号奏出,但音乐并不因此而显得粗野,依旧典雅庄重,是这个时期海顿最完美的小步舞曲之一。

第四乐章,急板,升f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终乐章分成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交响曲通常的终乐章形式,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第二部分为慢板,3/8拍子,这是最后附加的部分,体现出曲名“告别”的含义。不久,第一双簧管与e调的第二法国号结束演奏。初演时,还特别依照海顿的指示,将谱架上的蜡烛吹熄,团员纷纷抱着乐器依次退场。最后的十四小节,由两个继续演奏着的第一小提琴,在安静而孤寂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五、教师小结: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湘教版篇二

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随音乐哼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发展。

3、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4、学会发“u”的口型。

1、导入:发声练习,学习“u”音的口型。

2、播放歌曲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3、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4、学生再跟着老师的歌谱唱一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音准。

5、师提问:在这个乐段中,有一个节奏型被告频繁使用,请你们找出来。

6、学生手打恒拍,用“ da”读节奏,老师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记法与时值。

7、提问:这个节奏型表现了什么?

8、学生再唱一唱第一乐段歌谱,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9、提问:第一乐段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画面?

10、学生演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11、完成练一练旋律。

12、试唱第二乐段。思考: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在音乐情绪、旋律进行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湘教版篇三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 宜昌”的热爱之情。

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有关大海、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一、导入: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
齐唱;
评价

三、引导创作: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画三峡”、“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课。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湘教版篇四

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湘教版篇五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小提琴给我们带来的《小夜曲》。在聆听乐曲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欣赏中世纪欧洲宫廷,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到过欧洲吗?

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欧洲去旅游。

四、聆听作品《小夜曲》

聆听第一遍:请说说这首音乐给你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音乐给我一种悠扬悦耳的感受。)

聆听第二遍:请说说这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首乐曲是用小提琴演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浑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绍:

这一首《小夜曲》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乐曲。其实就是由这些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始自1750—1760年海顿供户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乐器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

六、作者介绍: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车匠。1754年海顿从意大利音乐家波尔波拉学习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乐四重奏

问世。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器演奏的奏鸣曲。

七、小结:

师生再见!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湘教版篇六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导入

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赛马、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

比如摔跤,课本上规定了节奏x—∣x x ∣x—∣x 0∣,还规定了只能用5 61 2 3五个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就有多种可能性,就要看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 2/4

5—∣5 5∣5 5∣5 0∣5—∣6 5∣6—∣5 0 ∣1—∣5 6 ∣1— ∣5 0∣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嗨

1—∣6 6∣5—∣6 0∣

嗨 嗨 嗨 嗨 嗨

又如射箭,课本中只规定用 x—∣x 0 0 ∣x—∣x 0 0 ∣的节奏,x— 是表现箭飞出去的声音;
x 0 是表现箭中靶的声音,现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模仿,这就要动脑筋了,可能要用上许多非常规的演奏方法,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创新思维。

还要请同学们注意第21页的排成圈状的图片,这图片表明了活动的路线,但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从加油歌开始,中间插入摔跤、射箭、歌唱、和赛马,最后在加油声中结束。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活动如果进行,每个组里谁表现摔交,如何伴唱,谁表演赛马,谁来用打击乐器伴奏,如何伴奏,谁表演射箭,谁来用打击乐器模仿其声音效果,如果模仿,谁来唱《那达慕之歌》,其他的人干什么,谁来唱加油歌,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几遍等。

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和赛马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形成高潮。

推荐访问:上册 四年级 教案 2023年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湘教版(6篇)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湘教版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